首页 > 新闻中心组图 40年,我们一起走过 ——《读者》插图大型线上文献展 刘璇 卷
40年,我们一起走过 ——《读者》插图大型线上文献展 刘璇 卷
锦上添花
刘璇
与《读者》的缘分与故事
最开始接触到《读者》是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我的邻居是一位大学老师,有一次在去她家玩的时候看到了她的书房里堆了满满几大摞《读者》,我顺手拿起来翻看了之后便再也停不下来,总是有事没事就跑去她家看杂志。除了杂志上引人入胜的文章,精彩纷呈的插图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我成长的过程中陆续买过不少《读者》,见证着它由黑白变成了彩色,可以看出文章的选取和插图风格与时俱进,非常贴合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也许这就是《读者》拥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
第一次给《读者》画插图的时间
第一次接到约稿是2020年4月,我还清晰地记得是给一篇讲述父子亲情的文章绘制插图。第一次给如此重量级的杂志画插图我感到非常荣幸。构思了很久,最后选择了手绘水彩的形式,采取了写实的画风。那时我还没有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还处在探索阶段。
第二期的主题是一篇关于中世纪黑死病的文章,我根据文章的风格和主题选择了黑白线性的形式语言,参考了唯美主义和比亚兹莱的插图样式。这一幅插图我非常喜欢,虽然后来并没有采用,编辑还是认可并予以保留了。之后绘制的都是彩色插图。
创作的手法和风格如何
除了手绘之外我还用数码手段绘制插图,数码手段比起手绘有着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并且具有可修改的优点。通过一期期插图的累积,我对这一现代科技手段的使用更加熟练了,这是之前在纯学院造型训练中很少接触到的,我认为这是非常有意思且有意义的尝试。
风格上我并没有给自己固定界限和具体形式,也没有一定要采用什么媒介或方式,而是根据文章的主旨和风格进行构思和调整,所以可能呈现出比较多变的风格。我个人比较偏爱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风格,那是一种感性、富于幻想、具有隐喻性的美感。
我始终认为插图是为文章服务、为文章增色添彩的,所以不能为了突出个人风格而破坏文章的氛围。
有什么感想
《读者》上的很多插图作者都是个人风格鲜明、功力深厚的名家,我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插图作者,还需要积累和学习。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青年艺术创作者,我的插图创作与我的独立创作一样,都想表达出具有生命力、能打动人的真挚情感,同时在视觉上传达出一种引人注目的美感。我争取在个人与大众中找到一种平衡,为文章作者优美的文字锦上添花。
刘璇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duzhepmc.com/2021/0819/156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