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组图 世界读书日 | 读者书店精彩活动录像放送
世界读书日 | 读者书店精彩活动录像放送
因为喜欢一本书、一段历史,而去书店里见见作者、听听学者分享见解与感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疫情以来,我们虽然失去了面对面的机会,但那些曾经交流碰撞出的火花一直埋藏心间。
书店君从过去一年举办的近200场活动中,整理精选出两大特色专题(敦煌文化与外国文学经典)共9场活动的录像视频,在足不出户的“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为您奉上一份“干货满满”的精神食粮,带您重温书店里愉快的沙龙时光。
01 敦煌石窟营建与敦煌供养人
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规模巨大,技艺精湛,特别是壁画中有一类名叫供养人的壁画,更是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281个洞窟有供养人画像。据粗略统计,现存题记大约7000余条,这些题记反映了供养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时代背景,都是当时真人真事的记录,而且多为史籍所不记载,对研究敦煌、河西及丝绸之路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都是难得的珍贵资料。
主讲嘉宾:
张先堂(原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敦煌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02 文明间的对话——神奇的285窟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现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说:“在我个人来说,如果给他的这段话做一个注脚的话,我认为敦煌莫高窟的285窟,它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再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
主讲嘉宾:
张元林(敦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03 考 古 敦 煌
敦煌考古的范围不仅在敦煌莫高窟内,整个敦煌地区内的考古研究工作,都属于敦煌考古。除了莫高窟考古研究之外,对中国西北部考古研究工作有着重大意义的还有:汉长城遗址、汉烽燧遗址、阳关遗址等敦煌境内的古代古城遗址;以火烧沟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对“西玉东输”及“玉石之路”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古代敦煌境内的玉矿遗址等。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被风沙遮盖住了。今天,随着对敦煌地区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让敦煌这颗蒙尘的明珠得以被擦去灰尘,逐渐展现属于她的夺目光辉。
主讲嘉宾:
张小刚(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考古研究所所长)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04 敦煌的发现及其意义
从历史学的角度,以莫高窟地理概况、历史沿革为讲述背景,通过对莫高窟第285窟《500强盗成佛图》和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两幅壁画的深入介绍和解读,为听众展开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敦煌壁画虽然是根据佛典和佛徒的要求创作的,但画工在进行创作时,总是以现实社会为基础的,并从各个角度对现实社会有所反映,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敦煌壁画是一部形象化的历史。
主讲嘉宾:
刘进宝(浙江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05 敦煌壁画中所见的中古历史与中古社会
敦煌莫高窟不仅是佛教艺术的见证者,而且也是中古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者。莫高窟壁画虽以佛教内容为题材,但是,如果我们揭去宗教的面纱,就会发现许多反映现实生活的画面。因此,有人把莫高窟称为“画在墙壁上的图书馆”。
讲座通过对敦煌石窟壁画中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画面的解读,揭示中古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中古社会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讲嘉宾:
杨秀清(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06 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
“传记之王”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作家都不得妄想超过它。”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总会有那样充满戏剧性的某一时、某一分、某一秒、某一个决定,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擦出耀眼的火花,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甚至决定了整个民族的命运。
茨威格称这样的时刻为“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在这个人类难以企及、不朽的时间黑夜里,它们宛若星辰,刺破了黑暗,放射出永恒的光芒!”
对谈嘉宾:
梁锡江(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
陈嫣婧(青年学者、书评人)
灿灿、阿瓜(博客《不可思议bookish》主播)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07 在压抑的现实中,如何获得幸福?
纪德《窄门》
安德烈·纪德,法国作家,1869年出生于巴黎富裕的新教家庭,因为从小父母完全相反的教育理念,使他生长在精神拉扯的环境中,也造成他内心的巨大矛盾。纪德一生创作无数,作品中充满了禁欲和享乐、灵魂和肉体、顺从和反抗、精神信仰和现实焦虑等重重矛盾,是人类精神心灵相互拉扯的真实写照。
纪德在创作中寻求心灵的救赎,在《窄门》中,他剖析人类灵魂:爱人就在身边,却要远离;快乐那么多,却无法享受;期待未来,却束缚现在……
对谈嘉宾:
王宏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袁筱一(华师大外语学院院长)
傅小平(作家、评论家)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08 在现实的困境中,试探人性的边界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的著名作家,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殿军之一,代表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等。他被誉为“灵魂伟大的审问者”,在他的笔下,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的真实困境,以此尖锐诘问最隐秘的人性真相。
在长篇小说《罪与罚》中,主人公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因心理的失衡,使他最向犯罪的道路,将斧子挥向女房东。从此,被恐惧和矛盾占据内心的主人公开始了一段自我内心的探索,反思人性、反思善恶,以获得心灵的救赎,也展现了一副在面对困境时,最真实的心理图景。
对谈嘉宾:
孙孟晋(文艺评论家、诗人)
姬中宪(华东政法大学教师、作家)
走走(作家、《收获》APP运营总监)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09 消费主义时代,如何拯救对生活日益衰退的观察力
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96年前,《了不起的盖茨比》出版面世,一语道破上个世纪一战后,美国辉煌又颓废的“爵士时代”。经济繁荣、物欲横流、声色犬马是对那个时代的最真实描写,名利富贵如一场绚烂的幻梦,惹得人们争相追逐,所有人都梦想着一夜暴富,忽视了对金钱盲目追求背后的萎靡和堕落。随之而来的却是无尽的空虚和孤独。随着传统价值观念的崩塌,纸醉金迷的梦想也如肥皂泡一般,一触即灭。
这本书是时代的缩影,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写照。当物质的丰富无法填补精神世界的无助空洞,我们如何才能唤起心底的愉悦和幸福?
对谈嘉宾:
吴刚(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
云也退(作家、译者、书评人)
郑诗亮(作家、译者)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视频资源特别鸣谢敦煌研究院
感谢读客文化的支持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duzhepmc.com/2022/0423/17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