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公司动态 这个青年节不一样!《读者》联袂新东方直播间,俞敏洪带你重温青春记忆
这个青年节不一样!《读者》联袂新东方直播间,俞敏洪带你重温青春记忆
一
“读者专场”:青春不散场
每个人的旅途中,都深藏着青春的力量,就如同故乡黎明的朝阳,会始终在记忆深处,伴随你走向远方。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今天是青年的节日,今天更属于所有愿保有青春心态的人。
重温青春记忆,携手相伴未来。
今天,《读者》杂志联袂“新东方直播间”,7点—14点,抖音+微信,盛大开启《读者》系列产品直播专场。
早上9点,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更是亲临“新东方直播间”抖音平台“读者专场”,和新东方直播间CEO、前央视新闻主播张晓楠一起,同数万名网友话青春、谈成长、说旅行,聊聊陪伴大家走过青春,或正陪伴青春的国民读物《读者》杂志。
《读者》创刊42年来,陪伴了无数中国人的青春和成长,而新东方,也陪伴了无数中国人的青春与奋斗。两大品牌在五四青年节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合体,直播间热度不断攀升,网友们的互动热情持续高涨,大家纷纷在评论区交换着对于《读者》杂志的共同记忆。
无论是作为新东方的创始人、教科书式的成功人士,还是作为跨界偶像、被青年追捧的榜样人物,俞敏洪都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极富感染力的表达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有网友评论说:
二
俞敏洪:《读者》的作者
俞敏洪和《读者》的渊源由来已久,乐于思考、善于表达的俞敏洪,写过很多文章,也多次入选《读者》杂志。
自2003年《读者》杂志首次选登他的文章《三种鱼的启示》之后,俞敏洪以作者的身份,在《读者》和《读者》(校园版)杂志上亮相二十多次,而《读者》(原创版)杂志除了发表过他的文章,还对他进行过专访。
这个数据非常不容易,俞敏洪在直播中调侃道:“有的人会有一个误解说这个人的写作水平就只到《读者》的水平。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的写作水平能到《读者》的水平,那是超级牛的。有人说《读者》每篇都是小文章,每篇文章就是一两页,不过就是几千字,所以写《读者》的文章很容易。你写一个试试看,那是真不容易!”
以下片段节选自俞敏洪首次亮相《读者》的文章:
文如其人,其中关于主动思维、主动解决问题的观点,至今看来,依然和俞敏洪高度相符。
三
你可以永远相信《读者》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保持思考和写作的热情,是俞敏洪一以贯之的好习惯。
阅读是激发思考的输入,写作是整合思维的输出,对阅读和写作的热情,也体现了俞敏洪坚持学习、持续精进的自我追求。
事实上,阅读和写作,也是俞敏洪的学习方法之一。
在直播中,俞敏洪分享了令许多人受益的费曼学习法。费曼学习法的精髓,就是敢于把学到的东西表达出来,讲给别人听。
当你试图将汲取的东西有条理地讲述出来,让别人准确理解,你就会在讲述中不断自我调整,从而也巩固和加深自己的理解。
所以俞敏洪在谈怎么读《读者》时,强烈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他说:
“你可以相信我,如果你和孩子一起阅读《读者》,每天用10分钟和孩子一起朗读其中的一到两篇文章,用一学期的时间,读100篇~200篇,你家孩子的作文,一定能够过关。”
至于为什么要推荐《读者》作为家庭共读读物,俞敏洪解释了两点理由:
一是《读者》选文“精”,底线高,文章质量有保证;
二是《读者》的文章紧跟时代,贴近生活,即便20年以后拿出来再读,都不过时。
的确,“精”“博”“杂”“趣”一直是《读者》编辑团队所致力的方向。
用优中选优的匠心精神编刊,力求以丰富的主题、多元的角度让每一期杂志都呈现博而精、杂而趣的视野和品位,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段有益有味的优质阅读时光。
让每一段优质的阅读时光,都能成为一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阳光和雨露,为人生带来滋养和生机。
四
再分享一段《读者》上刊登过的俞敏洪老师的文章:
青春在心,不在年龄。在生活中行走,在阅读中经历,生命不息,成长不止,青春永远正当时。
而在青年节这个特殊的日子,俞敏洪也在直播中表示:
“为啥我特别重视五四青年节,因为我觉得自己是青年,我觉得我到死的那一天,我的青春都还会在,所谓的青春还在,就是你对世界依然好奇,依然愿意去突破自己,依然愿意为自己的喜欢的事情去发狂,我觉得这是青春还在的标志。”
希望《读者》能成为每一位读者生命中的光亮和惊喜所在!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duzhepmc.com/2023/0505/21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