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中心公司动态 新书推荐 |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1949—2019)》

新书推荐 |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1949—2019)》

微信图片_20231023171557

潘洪建 刘久成 主编

刘久成 徐建星 潘婉茹 著

出版:甘肃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423-5665-9定价:98.00元

前  言

我国数学教育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把数学教育作为“六艺”之一。公元6世纪我国古算家就已完成了《算经十书》这样的经典数学著作,成为长达近两千年的“算学”教材。隋唐时期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数学专科学校,并开设“明算科”,选拔数学人才充当官吏。宋、元时期我国传统数学发展到顶峰。可以说,在14世纪以前,我国数学教育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然而,元、明之后长期停滞,近代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数学教育随着清朝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衰退而远远落后于世界。不过,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国古代形成的数学教育思想,比如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的“经世致用”的应用思想,重视算法化、模型化、数值化,培养计算能力的运筹思想,数形结合、虚实相补、有限无限、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等,独具特色。

清朝末年,我国小学数学教育仿照日本,于1902年颁布的《钦定蒙学堂章程》和《钦定小学堂章程》的课程门目表中,均以“算学”作为课程名称,但未及实施。1904年颁发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和《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将教授科目改为“算术”。新中国成立后仍沿用这一名称,直到1978年,大纲(试行草案)规定的教学内容有较大更新,除精选传统的算术内容外,还适当增加了代数、几何初步知识,并适当渗透了一些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算术”这个名称已不能涵盖这些内容,因此,更名为“小学数学”比较恰当。这一做法改变了多少年来小学一直沿用“算术”这一课程名称,具有里程碑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八次改革,大致经历了初期的模仿苏联到改革尝试、起伏不定的初步探索时期;改革开放,课程教材重建,加强“双基”,着眼于数学思想和能力培养,实行“一纲多本”,课程内容精简、更新和增加弹性,实施义务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时期;21世纪以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评价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时期。70年来,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由20世纪50年代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法为主,到80年代中期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及数学教育学任务的提出和初步酝酿,发展到如今大量数学教育学著作问世和数学教育理论体系的初步建立,数学教学论、数学学习论和数学课程论等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已经成为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科课程,数学教育的研究领域不断得到新的拓展。

为了厘清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小学数学教育发展的脉络,揭示小学数学教育特征,总结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成果,展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的趋势与努力方向,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通过筛选、摘录和分类处理,将70年来小学数学教育研究成果划分为六个主要方面,即课程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习研究、评价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每一方面,首先概述其研究历程,接着分专题综述70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主要观点,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评析,最后反思我们走过的历程,并对进一步研究作出展望。

小学数学课程研究包括:数学及数学课程的意义、制约数学课程发展的因素、课程结构研究、课程目标研究、课程内容研究、课程国际比较研究。

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包括:教材的本质与功能、教材设计的价值取向、教材编制的原则、教材的组织结构、教材的编排方式、教材中的插图、教材的特色、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教材比较研究、教材研究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改革实验。

小学数学学习研究包括:数概念发展、数学思维、数学能力、数学学习策略、应用题学习、数学非智力因素。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路径。

小学数学教育评价研究包括:课程评价、教材评价、教学评价、学习评价、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40年我国数学教育课堂变革的中国经验研究(1978—2018)”(编号:BHA180134)的阶段性成果,具体分工是:第一、二、三章由刘久成撰写,第四、五章由徐建星撰写,第六、七章由潘婉茹撰写。在编写过程中,我校硕士研究生帮助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同时也得到了扬州大学出版基金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尽管我们利用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海量阅读、提炼,但限于时间、水平和经验,难免有所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3年6月

文章来源:http://www.duzhepmc.com/2023/1020/26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