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公司动态 新书推荐 | 甘肃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育研究(1949—2019)》
新书推荐 | 甘肃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教育研究(1949—2019)》
潘洪建 刘久成 主编
潘洪建 陈云奔 著
出版:甘肃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5423-5663-5
定价:86.00元
前言
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历史可回溯到先秦时期,“六艺”中的射、御、书、术包含着一定的自然名物常识;“六经”中的《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易》《春秋》中含有较多的自然知识;西汉时期的《急就篇》中包含着大量的生活常识;南北朝时期的《千字文》共250句,其中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业等知识;宋代的《名物蒙求》介绍了各种自然名物知识,涉及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日用器物、耕种操作等领域;明清之际的《幼学琼林》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阅读该书可了解中国古代诸多天文地理、鸟兽花木、饮食器用等内容。但这些内容更多地属于自然名物常识,还谈不上是真正的自然科学。明代后期,西方科学开始传入我国,一些传教士所建学校开始开设科学课程。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正式设置可追溯到1904年的“格致”。《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小一年级至五年级每周1小时,高小每周2小时。1912年《小学校令》“格致”易名为“理科”,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改“理科”为“自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百废待兴。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成为当时新中国教育建设面临的紧迫任务。195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初稿》,规定:小学三、四年级每周开设常识课,内容包括自然常识基础与社会常识基础;五、六年级的常识分科进行,分别开设历史、地理、自然三科,自然成为小学的基本科目。1955年《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和1963年《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均规定五、六年级开设自然课(一年级至四年级自然常识教育在语文课中进行)。“文革”期间,自然常识课的开设时有时无,各地差异较大。“文革”后期,各地自然常识课教学开始不同程度地恢复。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小学四、五年级开设自然常识课,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常识、卫生常识等。1984年《全日制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农村小学三、四、五年级开设自然常识课,六年级开设农业常识课。1988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自然课的任务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和现象,获得基本的自然常识以及生理卫生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志趣和初步的观察、动手能力”。其中,六年制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均开设自然课,五年制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均开设自然课,自然课贯通小学全学段。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规定,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开设自然课,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界常见的物体和现象,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与探索,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初步的观察、动手能力,使学生受到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和相信科学、破除迷信的教育”。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改“自然”为“科学”,科学课开设学段为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2017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恢复小学一年级科学课,一年级至六年级均开设科学课程。 我国的自然教学研究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西方国家封锁等原因,我国教育研究,包括小学自然教学研究,全面学习苏联经验。苏联教育研究成果及其方法、模式引入我因,提高了我国教育研究的起点。但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教育研究开始走自己的道路,随后在引进、吸收苏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探索,自主进行自然教学研究。 为了厘清从1949年到2019年这70年来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脉络,揭示小学科学教育的特征,总结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展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趋势与努力方向,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通过筛选、摘录和分类处理,我们将70年来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成果划分为五个主要方面:课程研究、教学研究、学习研究、评价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首先概述其研究历程,接着分专题综述70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在不同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评析,最后反思我们走过的历程,并对进一步研究作出展望。 课程研究包括:科学素养目标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研究、小学科学教材研究、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研究、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研究等。 教学研究包括:科学教学过程的理论研究,小学科学目的、任务与功能研究,小学科学内容研究,小学科学教学原则、方法与模式研究,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研究等。 学习研究包括:科学学习理论研究、科学概念学习及其指导研究、科学技能学习及其指导研究、科学情感学习及其指导研究、科学课外活动指导研究等。 评价研究包括: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教育评价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研究、教育评价类型与方法的研究、小学科学学习评价的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国外小学科学教育评价研究的介绍与比较等。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包括:教师专业素养基本结构与内容研究、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养研究、小学科学教师在职发展研究、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研究、小学科学教师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等。 本书前言及第一、二、三、四章由潘洪建撰写,第五、六章由陈云奔撰写。在编写过程中,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年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帮助收集、整理了部分文献资料。该书的出版还得到了扬州大学出版基金的资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尽管我们利用多种途径努力收集相关资料,但限于水平和经验,难以完整、准确地反映新中国70年(1949年至2019年)来小学科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存在疏漏和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23年1月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duzhepmc.com/2023/1108/26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