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公司动态 新书推荐 |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回鹘文焉耆文本〈弥勒会见记〉对勘研究》
新书推荐 |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回鹘文焉耆文本〈弥勒会见记〉对勘研究》
《回鹘文焉耆文本〈弥勒会见记〉对勘研究》
郑玲 著
书号:9787549026227
定价:98.00元
民族古籍文献是我国少数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使用各自语言文字所形成的纸质和碑刻铭文等文献的总称。鉴于其内容之丰富广博、涉及领域之宽泛的特点,它既是传承和记录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又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据史料记载,西域经历了中亚游牧文化、古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原汉文化等几大主要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其中尤以佛教对西域的文化发展影响最甚。客观地说,正是得益于佛教在西域的长期传播与发展,数量可观且独具西域特色的各类典籍才得以传承下来,其中尤以佛教典籍的交流传译为甚。彼时作为活跃在西域历史舞台的主要民族之一的回鹘,在长达 6 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宽容开放的姿态,广泛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创造了内容丰富、 题材广泛且至今仍广为流传的民族古籍文献。
以佛教故事为原型,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加工,回鹘译者创作出卷帙浩繁、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其中尤以诗歌作品居多,诸如格言诗、田园诗、劝喻诗等。除诗歌外,回鹘戏剧艺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弥勒会见记》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作。据佛教典籍记载,原本出身婆罗门的弥勒是重要的菩萨之一,之后成为佛弟子。《弥勒会见记》主要讲述弥勒出家得道、授记成佛、普渡众生的故事,但与传统佛教典籍不同的是,它以文学剧本的表现形式呈现这些故事,1个序幕和 27 个正幕是其主要表现内容。
就目前出土情况来看,传世的《弥勒会见记》有回鹘语、吐火罗语、于阗语等多种语言版本,其中的回鹘文本因其发现地的不同,被学界分别命名为哈密本、胜金口本和木头沟本,这些不同版本被分别保存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德国科学院等地。
由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回鹘文焉耆文本<弥勒会见记>对勘研究》一书,是“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第三辑)之一,对勘所用原始材料分别为吐火罗文焉耆文本的《弥勒会见记》和回鹘文哈密本的《弥勒会见记》。书中选取回鹘文《弥勒会见记》中的“跋多利婆罗门举行布施”和 “弥勒菩萨出家成道”两品内容,采用回鹘文转写、汉文译文和吐火罗文转写、汉文原文并举的形式,逐字逐句对勘,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语言学、翻译学等学科的相关方法,深入探讨《弥勒会见记》外来词的生成与演变、回鹘语音的规律化演变、佛教借词的回鹘语化、佛典翻译对中国文学之影响等问题,重点关注回鹘语与吐火罗语的演变、民族文献翻译理论的建构与创新,尝试拓展回鹘文《弥勒会见记》传承保护的新视野、新思路。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duzhepmc.com/2023/1127/2685.shtml